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5-27
喜报!喜报!
各位现代双语的亲人们
小编为你带来新鲜出炉的喜报!
中国语文报刊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暨首届教学观摩大牌活动说课比赛中
甄艳老师获得特等奖
在这芳菲四月天,徐翔特级教师工作室一行4人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参加“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主办的2019年会暨首届教学观摩大赛”活动。
我校甄艳老师作为李凤君工作室的说课参赛代表,获得说课比赛特等奖。
语文研究,长路漫漫。这次活动既为老师们打开了思路,引发诸多思考。在各级名师的引领下,每位老师都努力思考,并把它们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语文教学质量,去迎接语文教学路上的精彩!
事毕反思总结是寿光现代双语学校的工作习惯,返程途中几位老师结合参加活动的感悟、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构建教学新方法。以期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教师专业的提升。
参加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2019年会暨首届教学观摩大赛总结如下:
提高表达质量 增强建构能力
甄艳老师
通过这几天的观摩,无论是创新的教学设计,还是高效有趣的教学过程,有太多的东西想马上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课堂中去。
一、充分关注并尊重每一个学生。
语言风趣幽默,在表演、复述等环节特别注重潜能生的感受,引导他们用通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予充足的思考和表达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幼小敏感的心灵。
二、版块教学,目标明确。
老师教的是语文而非课文,在教学中,更要注重教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语言,学会运用书面语,丰富语汇。要想寻找中国语文课改的突破点,就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质量、养成好习惯开始,从增强语文的建构能力开始,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法用法 以文悟法 积累词汇 规范表达
郑国芬老师
吴忠豪教授及部分特级名师针对课例,现场把脉,提出借助教材帮助学生建构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抓住小学阶段学生记忆力好的特点,加大阅读积累背诵,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规范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建立良好的表达习惯。
一、语文老师遇到难题,敢于挑战。
口语交际是生活中运用最多的能力之一,这种课型如何行之有效一直是我们在摸索又苦于无良计的难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小组模拟,老师点评,延续情境,深入引领下,通过练习有效达成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二、语文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方法,仿照课文,学习方法。
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课文的语言中学习具体表达的方法,避免使用四字词语或者成语,一词封喉,一以概之,无话可说了,这就是作文干巴巴、写不下去的重大原因。小学阶段重在积累的同时,充分发挥课文的例子作用,借助课文的呈现,学习表达方法。
语文学习不等于语文课,老师要精心设计语文课活动引领语文知识学习,在学习中丰富学生语言词汇,建构高质量语言表达结构,寻找课文语言与学生语言差异。
提高素养 助力成长
韩嘉苗老师
通过多位名师的课堂展示,对小学语文进行了完美阐释。回顾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亦有众多不足和许改进之处。
一、明确目标,层层递进。
课堂教学要做到目标明确,可以通过分版块教学,设计有序,层层递进,尽量形成适合自己和本年段孩子的教学特色。而纵观课堂,孩子们为什么从一片沉寂到活泼踊跃?为什么从不敢开口讲话到成为故事大王?一定是何捷老师幽默诙谐深深吸引,合理有趣的环节鼓励着孩子们。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幽默诙谐、博学多才的老师,这也将是我努力学习的方向。
二、丰富学生语汇,提高语言表达力。
鼓励孩子多阅读,并且学会积累运用优美语言,丰富词汇量,将大白话转变为规范的书面语言。从文本中寻找语言的差异化,丰富语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语言建构运用能力。
三、丰富老师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眼中的教师应该是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潜移默化的。老师缺乏文化底蕴和内涵,课堂语言显得枯燥乏味,如何教出会说会写的孩子?写作水平又如何提高?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需要提升的还有很多。在语文课堂上,要让孩子感受语文的诗意,语文老师人格的魅力。
潜心学习 努力成长
张韦韦老师
满满4天的行程,思路一刻也不敢停歇。针对统编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编排体系,语文要素该如何在单元整体中落实,收获颇多。
一、关注实践,设计学习活动。
以板块教学的形式,抓住三个任务:分类排序,完成课文结构图;感受变化,发现把普通事物变奇妙的秘密;自主练写,初步尝试课文表达的方法。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在感受世界的奇妙与文章语言的奇妙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能力建构。通过“同样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看到的,而我没有?同样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到的,而我没有?”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转变为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迁移运用、自主练写。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来组织我们的课堂教学,变老师的讲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个思想符合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凸显语文实践性特点,
二、提高学生语言建构能力。
让学生初步明确文学性语言的特点,更具有画面感,更容易接受。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仔细观察,在感受观察的基础上,帮助孩子们进行了语言建构。最后进行迁移运用,把自己看到、想到的写下来,进行分享展示。即锻炼孩子们的读写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做法对孩子们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是我们在接下来的教研备课中的研究点。
我们的校训“上好人生每节课”,不仅是引导双语的每个学生走向未来,更鞭策着老师们立足当下、反思提升,迅速成长为每个双语学子的领路人。
教育是一项艺术,艺术无穷尽。现代双语学校每位老师愿在挚爱的这块艺术田地上继续播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