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5-27
什么是好的教育?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
现代东校的老师们认为只有适合孩子们的教育,才是正确的、好的教育!
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我们东校的老师,在教育上又有了什么样的感悟……
从学习擤鼻子开始体面人生
——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有感
郑国芬
人类的成长如同果实,必须经历一个从青涩到成熟的自然过程,这个过程不能用催化方式进行。培养孩子一定要顺应自然,顺应自然就是顺应人的成长规律。父母千万不要人为地使孩子超越自然的成长阶段,因为孩子在没有发展到某个成熟阶段时,对事物的理解就不会达到应有的理解水平。
这是李跃儿在《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一书中说到的一段话,我被这些话深深地吸引,被书中记录的老师的行为深深打动。
小小的幼儿,已然有了同情、善良、帮助等思想和行为,老师到位的细致引导塑造着孩子的内心世界,为这一生奠定基础。有一天,大壮班里的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围成一个圈,一起做手指歌谣。做完活动后,毛毛老师拿着两个小竹编篮子来到孩子们面前。毛毛老师说:“我的鼻子里面有鼻涕,我要擦一下鼻涕,我还要拧鼻涕,我这样用手捏着鼻子,这样,哼!啊,我的手上全都是鼻涕,恶心死了,怎么办?”这时候,孩子们已经笑作一团。大壮“哈哈”笑着向左边看着,寻求同学们的共鸣,可是身边的同学根本没看他,于是他又做出笑得实在不行的样子,吸引大家。毛毛老师看到他的样子,心想:这个小家伙内心很强大,很快就知道要利用好玩的机会与自己的同伴分享以获得联系。毛毛老师对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很欣慰。看着孩子们笑得差不多了,毛毛老师说:“如果我不想让鼻涕黏在手上,我就会去桌子上拿一张纸……”她扭身拿起一张餐巾纸,用两只手捏着纸巾的尖,展示给孩子们看。然后,毛毛老师把这张纸巾捂在自己的鼻子上,用两只手按着两边,说:“轻轻地擤一下。”接着,毛毛老师又把纸巾的两边仔细地合在一起,说:“然后,轻轻地把脏的一面朝下放进垃圾筐里。”有几个人从小被这么细致地指点这项基本的生活技能?如何体面的擤鼻子,如何把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筐。很多人当着别人的面大声地擤鼻子,把用过的纸随便的扔进垃圾筐内,让看到的人浑身不自在。我们在公共卫生间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纸篓子,用的人只想到自己,从未想过别人看到的感受。我们天天喊“素质”“技能”“修养”,这难道不是最终要的素质和技能吗?可是,这样的细节,如果没有人教,谁会想到呢?人跟动物不同的是,我们是有灵性的生物,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和心灵感受力,在人类社会中,人把精神生活看的比物质生活更重要。人类是唯一为了快乐和尊严而放弃生命的生物,所以,教育是保证人真正成为人,而不沦落为低级动物的关键。教师必须有一种让孩子成为高级人的使命感。在孩子童年时期,培养高级人类的体面行为就要从擤鼻子这样的小事做起。学会穿衣服、扣纽扣,学会把手洗干净,学会叠衣服并整齐的收拾自己的衣柜,这些生活小事都是从小时候开始,在老师的引领下体面的做好,并保持下来成为习惯,让每个孩子把体面的做事长进身体,利他行为和大脑身体的协调性,以及珍惜家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都会成为符号,成为长大后不需要提醒的自觉。
师者,范也。学生的习惯养成一直是个大问题,有时候感觉培养良好的习惯真的很难。可是“芭学园”的老师给我们开出了良方:给学生做样子。习惯养成不是说教,不是枯燥的文字,是生动的行动。在学校,习惯养成最好的样子就是老师怎么做,学生跟着怎么做。反思我们自己,我们做到了多少呢?让学生做事情,他们出错的时候,抱怨声声,“这么简单的事情,你怎么做不好呢?”“你又没认真听讲?认真听讲的话就做好了。”“这件事情有那么难吗?……”这些熟悉的话语每天都会遇到,唯独等待和耐心地指导被淹没。一箩筐的说教不如亲自耐心地教一教,任何说教对于成长来说都没有效果,真正帮助孩子达到变化、认知目的的就是温和地期待和耐心地指导。我们往往都自以为是的做错了,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然后再亡羊补牢,这不就是我们很多时候在做的事情吗?哪里有不想样样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老师的耐心跑远了而已。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每一位老师都要好好反思自己,谨慎自己的行为,咬住舌尖不乱评判,改变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教育心情,真正用期待和等待迎接学生的生命成长,用耐心和爱心灌溉资助以能量,用明确的指点代替无力的呵斥,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是最重要的事情。让学生满眼都是自然现象,自己和同学一样,都是自然的人,没有特殊,平和的生长。我们坚信,没有一夜发出的芽,也没有几天长成的参天大树。这个世界有奇迹,所有的奇迹都是在日日夜夜的浇灌下,默默成长起来的。正是不着痕迹的变化才令长成那日更加炫彩。
一颗种子埋到土里,无法在人们的注视中立刻发芽。发芽出土之后,多少天抽叶,多少天开花,多少天结果,多少天成熟,都有一个事先预定好的时间程序,这个程序不会由人为力量来改变,如果被改变了,就会导致被改变者品质的下降。用催熟剂催熟的水果,一定没有自然熟透的水果好吃。
东校的老师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每个孩子的心理路程,读懂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从而不断推敲设计出最适合于孩子们的教育方法。
让孩子们在东校这个“巴学园”,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