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12-28
根据教育局要求,我校对课程计划实施及学校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自查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眼点, 以课改实验为抓手, 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了确保学校常规工作正常运行, 学校严肃执行教育政策法规,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 开齐开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 学校每天对各班的上课情况进行巡视抽查, 杜绝了随意调课、让课、占课和无人课的现象。 坚决按照教育局规定的作业量时限布置作业。双休日适量布置动脑与动手、书面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外作业, 体现了活动性、 趣味性、 丰富性相结合的原则,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为了使我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有章可循, 使得教学工作有的放矢, 我校制定了一系列质量管理的有关制度, 这样就使得学校的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活动的操作更规范,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高效运行。 在制定制度时, 我们努力呈现一种细节化的规范, 体现了我们对细节的追求。 制度只是一种提醒, 是对质量期望,是责任心的外显, 是我们对学生真正的关心。 学校质量管理, 需要用制度来守护。面对老师, “在统一中追求自由, 在标准中追求特色, 在一致中追求个性”是我们进行质量管理的出发点。
(1)、认真备课。
教研组长组织教师们集中备课, 协调好一学期的备课分工计划, 让各位教师提前搜集资料,写出“可圈可点”的教案,然后大家共同评议、修改、完善,形成教案母本,实现教案资源共享。 研究内容要涵盖教材、 学生、教法乃至课程标准中所有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在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确定出自己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检验。教学中,执教者必须本着实用性, 科学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原则, 结合班级和学科的教学实际对教案母本进行再处理, 注重体现教学的共性与个性, 强调因材施教。
2、认真上课。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要提高课堂效率。 我校非常重视常态课的研究, 不定期巡课,发现问题及时和教师反馈。 为了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 学校领导千方百计抽出时间走进课堂, 随堂听课, 以督促教师重视平时的课堂教学。 上完课随即叫教师把教案拿来检查, 看教师是不是按教案上课。 同时还翻看学生的作业, 了解本班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批改情况。 听课后与上课教师耐心交流,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以引导教师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 督促其教学相长。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实行, 效果很理想, 得到了教师的一致好评, 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和延伸, 是教师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 掌握技能的水平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有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 有利于调节改进教学工作,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求教师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 当天作业当天清, 做到堂堂清、 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导处每月定期进行作业检查和有定期抽查,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同时我们还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来了解教师的作业布置情况及批改情况。
4、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为了让每一个教师都成长为反思型的教师, 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要求教师外出学习、出示公开课等必有事后反思总结。
二、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 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 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加强校本培训。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及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教师之间互相研讨、比赛等形式来进行活动。
2、强化校本教研。
①各教研组及时讨论、 解决遇到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记录下来,在学校教研大组活动时汇报交流。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讨论教学目标及重点、 难点等问题, 集体备同一课, 由一位教师上课,再进行讨论,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每位教师每学期在教研组内上一节以上公开课, 认真摘好听课笔记, 并积极参加评课活动。 评课时,要求听课教师人人发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重点指出存在的问题。积极参加其他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
总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工作中心,我校将按照“严、细、实、恒”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力争使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尽管我们踏踏实实的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知道与先进的学校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可是我们坚信, 在区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之下, 我们通过不断的努力与探索, 一定能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