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愿你终为我中华儿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5-2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论是曾经的学生时代,还是为人师表的现在,学习之路又怎可止步。现代双语老师的学习反思,见证着老师对教育、教学、课程与课堂、学校建设与管理、教师成长等方方面面的思考。 学习后的反思,可以让我们停下来片刻,静一会儿,在这片刻和一会儿里,我们总是能感悟到新的教育心得。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命脉,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任何国家的强盛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任何一种现代文明,都必须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才能得以长足发展。而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智慧少年,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愿你终为我中华儿郎

——传统文化安丘观摩研讨会心得

 

董秀芬老师

 

4月25日,早上,细雨沾衣,闲花落地。寿光“语文人”顶着蒙蒙细雨,来到安丘实验小学,进行传统文化的观摩学习。

《鼓舞少年》的取名与内容都颇具匠心。不同的民间鼓舞形式,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配以少数民族特点的服装,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浓烈情怀。

《京腔京韵京娃娃》,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唱念做打好一通锣鼓宣扬。

锣鼓喧天中,我的眼前幻化出了这样一幅画面:社团活动或者平时的教学,借鉴京剧唱腔和旋律,我们将传统戏曲巧妙融入到歌曲中,亦真亦幻,亦歌亦戏,学生不亦乐乎。那将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愿景!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衣食住行”,“衣”为先,足见礼仪与尊严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位置。因为,一件简简单单的衣服,寄托着古人修身的诸多理念。

而感恩敬孝,一直是中华民族之美德,更是做人之基本准则。感念父母对我们生命的赐予,感谢父母的无私付出和养育之恩。“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所以,好好孝敬善待我们的父母吧,趁他们还在的时光。

精彩的表演让篇篇经典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一曲曲悠扬的歌,一幕幕感人的情。而汶水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之浓厚、校园文化环境之和谐,也令我们叹为观止。

观摩结束后,内心深处有深深的感慨:传统文化的学习背诵传承究竟应该从哪个阶段更合适?中学时段似乎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再去背诵《论语》《诗经》……当这个取舍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该做出怎样的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只是,哪个是熊掌呢?

相信智慧的你会有自己正确的选择。是的,课程要进行,传统要传承。这就有个时间的分配问题。所以,如何合理的分配时间,更是一个智者所要好好做出决定的。

“我们究竟要教出一个什么样的学生”,或者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传统文化会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民族要复兴,传统文化的传承势在必行。因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在任何愿意或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到来之前,都可以不匆忙,不慌张。

这一场心灵的饕餮盛宴,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融合,有了更深的理解。愿我们的教育能扎根传统文化沃土,经冬历春,播撒阳光,浸润雨露,让我们的孩子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下,终成我中华好儿郎。

 

 

事毕反思总结,学毕示范展示,是现代双语学校老师的工作习惯,结合学校与自身工作实际展开的反思,切合学习内容进行的示范课,让老师们迅速成长,也带动周围的同事共同提高。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