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04-11
这天晚上的政治课,老师讲课时不时咳嗽,联想到最近流行的甲流,我心想:老师不会生病了吧?这时,老师撑着身体说:“同学们,我现在两条腿就像泡在醋里一样,酸得不行,原谅老师坐着给大家上课了。”从她浓重的鼻音、语速和音量中,我能明显感觉到她的气力不足,我断定她一定是生病了。
她刚说完的那一刹那,我竟然情不自禁笑了出来,被老师形象的比喻给逗笑了,可笑着笑着,眼眶也红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突然觉得,我的老师很伟大。哪怕自己身体不舒服,也让自己发光发热,传授给我们知识,教我们生活的本领。感激每一位默默奉献的明德教师,平凡的生活因你们而精彩,明德为有你们而骄傲!
(明德校区八年级2班刘佳慧同学供稿)
心系孩子 爱如春风
三月的春风唤醒了大地,到处看见勃然的绿色生命力。当班主任的这半年来,我愈发觉得,班主任就应该如和煦春风,于无声处滋养孩子成长。
记得刚接触这个班时,小A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安静、乖巧,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但是行动有点慢,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学习效率也不高。有时课堂上听写10个生字词,她只能写出五个。每篇课文里的生字她都学得很吃力,相对简单的能识记,但有点难度的就不行了。这该如何是好呢?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她。
学生不是一个模子制造出来的工业产品,尊重学生,就要承认和接受她们身心发展、认知规律的差异。我需要寻找适合她的方法。
我反思了自己——对于每课的生字,我基本上每节课都会采用部件分解法、组词以的方法帮助孩子识记。比如青字族的“晴”“清”“请”“情”等,它们是形声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让学生辨别,尽量使孩子能牢固识记生字,为以后的阅读、写作打下基础。这种方法实施下来,有的孩子能记住一大半,可也有几位像小A一样的孩子,每节课学到的生字无法一一消化。前面的生字记住了一些,但新学的又记不住了。我让那些识字快的当“小老师”,帮助小A们重新复习生字词。我自己也本着放慢脚步,多加鼓励的原则耐心指导。
不久后的一天,小A主动拿着课本问我:“老师,这个词还有别的解释吗?” 我马上详细讲解,她听得也特别认真,眼睛一眨一眨,像闪着亮光的小星星。我很庆幸,通过我的努力,小A们正在挥动求知的翅膀,努力学习,自主成长。
有了爱的滋养,禾苗才会茁壮成长。未来,我会初心继续,以春天般的力量,给禾苗一样的孩子们阳光般的温暖,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屯田校区3年级张文卿老师供稿)
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坚持
教育大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意思是说,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而不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培养孩子,就得像种庄稼,施肥、浇水、驱虫,用心栽培。作为教师,就要以滴水穿石的恒心和静待花开的耐心,深入学生内心细心耕耘,才能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班里有位学生,看似性情随和,实则非常“顽固”——钻知识点的牛角尖、屡屡违反班级纪律,受批评时会虚心接受,但“屡教不改”的原则也被他坚持的很到位。要说不烦恼那绝对是骗人的,但我告诫自己,他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和格局去要求他。所以,当他再有不明白的知识时,我会变着法的用他熟悉的内容进行对比,强化他的记忆;当他违反纪律时,我会拿班里好“标杆”来激励他;当他有了进步,我毫不吝啬的花式“吹捧”。慢慢地,他不再跟我顶嘴,下课后总是追着我:“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题”“老师这个知识点我不是很明白”……
教育需要讲求方式方法,是慢的艺术,是温柔的“征服”。而我的温柔,就是以耐心给予学生理解和成长的动力,从而收获学生的改变、成长的回馈,这便是我最大的快乐。
(明德校区八年级孙丹老师供稿)
躬身于教 让每颗星星都闪闪发亮
我们级部有一位人人皆知的“人物”小C。何以这么大的名气呢?当属他故意博取他人关注的做法了。并且,因为他的方式方法欠妥,还引发了同学们对他的一致不满,每天前来告状的同学越来越多。
为了消解他和同学们之间的隔阂,我和几位老师批评过他,也奖励过他,但都收效甚微。于是,我们绞尽脑汁地寻找突破口。
一天,我们突然发现,他在升入二年级后,学校里多了一位妹妹。原本,他的妹妹也来学校上学了。据我们了解,他的妹妹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如此以来,小C就产生压力了,他不想不如妹妹,他也想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和关爱,一时心急,便走了“捷径”——课堂上,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他会发出一些怪声音,引发同学们哄笑。课下他还故意找事,和同学起争执。
老师们关注到这种情况之后,及时和家长进行了沟通,也和这位同学进行了交谈,并帮助孩子制定行动计划表,(给自己的妹妹取一个好听的乳名,每天给她讲一个故事......)也和他约定了特殊的奖励:每天给他一个拥抱,每周奖励他一本书等等。
现在,他的变化让每一位老师都惊叹不已,在家是一名合格的哥哥,在学校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老师们每天都会被他制造的“小惊喜”所感动,课间会主动拿起扫帚帮同学们扫地,每次出教学楼都会主动帮同学们撑门帘,早上还时不时从他的小口袋里掏出他舍不得吃的石榴籽、糖果给老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或顽皮、或乖巧,每一个都值得我们静静守候,耐心陪伴!
(屯秀校区二年级慈秀老师供稿)
培育花朵 细心付出
班里的小天同学吃饭有点慢,穿衣有点慢,起床叠被子也有点慢。吃饭时,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餐厅;中午起床后,别的同学都站好队了,她还在“卖力”地叠被子。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朋友,如今却变成了一个“小勤快”。这其中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奥秘呢?
有天午休起床后,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她。那天,小李同学叠好被子后,主动帮起了别人。刚好被检查宿舍的我发现,于是我便说:“小李同学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表现很棒!”。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在一旁叠被子的小天同学却把这句话听进了心里。第二天中午我再次转宿舍时,惊喜地发现,此时的小天同学居然也在帮其他同学叠被子,她自己的被子已经整整齐齐地叠好了。我惊讶于她的改变——只是因为我的一句话,只是因为同学们互帮互助的举动。
都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我看来,教育是爱的付出,是暖心呵护,是耐心陪伴,还是日复一日的恒久坚持。
(屯田校区二年级老师供稿)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很多时候,觉得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孩子。其实不然,有时候,他们的好多做法值得我们表扬和鼓励。赵同学是去年进入我们班的,上学期担任我们班的卫生委员,我的本意只是希望他更快地熟悉新环境、融入新集体,增强班级参与感。然而,赵同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我对他夸目相看。每次同学们外出活动或放学站队离开教室的时候,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开始我很纳闷,后来我发现他每次都是等同学们走出去后,一个人默默地把没有摆放整齐的桌椅、板凳和桌垫都规整好,才离开教室。我很受触动,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是咱们班的卫生委员呀。”
赵同学的做法给我带来启示,作为老师,应该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正确引导,才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尧河路校区二年级李潇老师供稿)
以温暖关爱助力孩子成长
我们班有一个小男生,活泼、可爱,且善于思考,每次集体教育活动中,他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但是,开学后,我却发现他像变了一个人。一次集体教育活动中,我正在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他却与周围小朋友窃窃私语,全然不顾我在讲什么。我走过去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后背,并用严肃的表情提醒他,他立即就改正了。活动结束后,我跟他交谈:“刚才和你聊天的小朋友,是你的好朋友吗?”他点点头说是。我又说:“好朋友在一起玩是一件非常开心和美好的一件事,但是做游戏的时间聊天是不对的。”他以为我会批评我,先是低着头不敢看我,接着又抬起头,睁大眼睛看着我:“老师,你不批评我了吗?”我摸摸他的头说:“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你呢?你已经改正错误了呀,这就非常棒啦!”听我说完,他把头轻轻地靠在我身上,说:“老师,你真好!你就像我的妈妈一样。”我顺势抱了抱他,表达对他的亲近和关爱。接下来的几天,他又开始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我知道,之前的那个小男孩又回来了!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并不只是单纯的知识积累,更离不开在感受到温暖、关注和关爱后的自我蜕变的一个又一个过程。
(幼儿园柴雪杰老师供稿)
幼儿园里的美好“食”光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对他们的要求自然是因人而异,人们常说的教无定法,就是这样的道理。
“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眼睛要看着自己的菜碗,不要剩下饭菜……”一系列的要求天天挂在嘴上,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饭菜剩下一大堆,话说起来没完,有时一顿饭要吃上大半个小时,可这天突然出现了个小插曲。吃饭前,我又讲述了一遍吃饭“规则”,刚要吃,魏子贺同学大声说:“老师,我们比赛看谁先吃饱吧?”“好!”班里的小朋友都兴奋地回答。我趁机说:“行是行,我们不光要比赛谁先吃饱,还要看谁的桌面和碗里最干净,而且吃饭的时候保持安静,不说话。”“行!”大家齐声说。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开始了。
饭后,大家一致评选出了守规则、吃饭快的小朋友。一场比赛下来,孩子们既开心又遵守学校纪律。真是一举两得。
通过这件事也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单纯的说教并不能解决问题,要顺应孩子的兴趣,找到他们的兴奋点,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偶尔搞几次小比赛,比一般的说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预期效果。
(幼儿园刘秋菊老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