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5-27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学习的榜样,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现代双语学校一位家长的家教锦囊……
让节俭传承在家庭的骨血中
作者:7年级6班 王秋实的妈妈
有天早上跟孩子吃完饭,还剩了4个饺子。“妈妈,反正也不多,倒掉吧。”孩子的话,我顿时觉得很难过。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吃喝不愁,早已忘记了勤俭节约,或许对他们而言,这几个饺子就是负担,他们从没体会到饥肠辘辘,缺吃少喝的那种痛苦和难过。
刚结婚的时候,自己的日子过得也清贫,但和老公却很幸福。因为我们三观相合,尤其是因为成长背景相似,所以我们都勤劳吃苦,勤俭节约。婚后公公也时常教诲:“现在日子好了,还是不能忘本,该节约就得节约,该勤俭还是得勤俭。这种品性丢了,纵然过富了,也会败光的。”在我看来,这就是家风。
有了孩子,我和老公也一直勤俭节约,从不浪费饭菜,剩饭剩菜也都妥善保存,加热处理。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对于饮食健康和卫生有着更高的标准,但面对白花花的米面和绿油油的青菜,纵然知道残羹冷炙有损健康,依然舍不得倒掉。我们一直践行着勤俭的家风,也希望孩子可以耳濡目染,习以为常。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今天,看到自己的女儿对待粮食如此随意的态度,作为母亲,也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缺失。
我默默想了想,没有训斥和指责孩子。而是,掏出手机,找了两段视频,一段是关于《舌尖上的浪费》的,一段是关于《饥饿中的非洲儿童》的,我让孩子全部看完,效果如我所料。孩子很羞愧的说:“妈妈,我错了。我从来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多孩子吃不上饭,也不知道浪费可以损失这么多粮食。以后,我再也不剩饭、不倒饭了。”
听到孩子这么说,我很欣慰。我顺势教育道:“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精神。勤俭节约是我们国家的建国方针。它使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医治了战争,甩掉了一穷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仅是国家,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传承节约的精神,珍惜一米一饭,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这样我们的日子才能更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强盛。”
对于孩子而言,最好的教育来自于家庭,希望我们的家风能够通过日常的点滴融入她的骨血,让勤俭节约这种优秀的精神品质陪伴她一生。